如果我们脱离群众、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最终也会走向失败。
编者按:第一步要迈准迈稳,迈出新气象,迈出新成效。湖北宜昌古夫镇挖掘整理民间文化,组织文艺演出队伍,涵养乡村文化氛围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把发展公共文化服务摆在重要位置。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学者们共同探讨如何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把彻底的理论讲彻底,把鲜活的思想讲鲜活传统文化润养民族精神根脉,榜样力量引领国家事业发展,文明工程建设推动人民素养提升深厚的中华文化沃土孕育坚定的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推动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和数字化发展,让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能够更好适应人民改善生活品质新期待。立足十四五,我们要积极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向着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稳步迈进。十四五时期,要把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如今,文化产业规划和政策持续完善,优质文化产品供给不断扩大。
习近平落子布局这些事儿系列报道。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强大能力
要教育引导全党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就像人们讲的要调理好统摄全身阴阳气血的任督二脉。2020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善于用政治眼光观察和分析经济社会问题,真抓实干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到经济工作各方面。今年7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时指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我们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举措,是为了在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惊涛骇浪中增强我们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是一场需要保持顽强斗志和战略定力的攻坚战、持久战,要自觉把本地区本部门工作纳入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统筹考虑和谋划,以更加坚定的思想自觉、精准务实的举措、真抓实干的劲头,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取得扎扎实实成效。
第一步要迈准迈稳,迈出新气象,迈出新成效。当地不少企业需要的国外原材料进不来、海外人员来不了、货物出不去,不得不停工停产。
今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时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同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紧密关联,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扭住构建新发展格局目标任务,更加精准地出台改革方案,推动改革向更深层次挺进,发挥全面深化改革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关键作用。2020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长沙主持召开基层代表座谈会时指出,我经常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今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经济活动需要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有机衔接,从而实现循环流转。
一次次重要会议,一次次考察调研,围绕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引领中国号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尽管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复杂变化,但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我国经济潜力足、韧性大、活力强、回旋空间大、政策工具多的基本特点没有变,我国发展具有的多方面优势和条件没有变。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大力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以不怕苦、能吃苦的牛劲牛力,不用扬鞭自奋蹄,继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辛勤耕耘、勇往直前,在新时代创造新的历史辉煌。同时,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2020年8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时指出:要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的新特征新要求,积极主动迎接挑战,发扬斗争精神,努力化危为机,解决一系列影响高质量发展的结构性、周期性、体制性问题,培育强劲持续的发展新动能,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
今年1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在我国发展现阶段,畅通经济循环最主要的任务是供给侧有效畅通,有效供给能力强可以穿透循环堵点、消除瓶颈制约,可以创造就业和提供收入,从而形成需求能力。2020年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时指出:今年以来,我多次讲,要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今年是我们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党中央决定在全党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迈好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第一步,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辩证认识和把握国内外大势,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勇于开顶风船,善于转危为机,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是内在统一的,高质量发展就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
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今年2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春节团拜会上指出:在中华文化里,牛是勤劳、奉献、奋进、力量的象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今年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指出:敢于斗争是我们党的鲜明品格。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所以,去年4月,我就提出要建立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全面部署。实践告诉我们,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进程,发展环境不会一成不变,发展条件不会一成不变,发展理念自然也不会一成不变。心怀国之大者,不断提高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政治能力、战略眼光、专业水平经济工作从来都不是抽象的、孤立的,而是具体的、联系的。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湘江战役的重大意义。
今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始终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放在心上,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坚持生态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有机结合、相得益彰。我们党依靠斗争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斗争赢得未来。
今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标志着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要发扬斗争精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根据形势变化及时调整斗争策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夺取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新胜利。
十四五已经开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已经开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今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新发展理念是一个整体,必须完整、准确、全面理解和贯彻,着力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根据新发展阶段的新要求,坚持问题导向,更加精准地贯彻新发展理念,切实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我在浙江考察时发现,在疫情冲击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发生局部断裂,直接影响到我国国内经济循环。
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顽强拼搏、不懈奋斗,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坚定理想信念,抱定必胜信心,勇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风险挑战,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加油、努力,再长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必须抓紧抓好的工作。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进,我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我们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顺利开启,同时我们在前进道路上仍面临着许多难关和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一项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
要坚持政治安全、人民安全、国家利益至上有机统一,既要敢于斗争,也要善于斗争,全面做强自己,特别是要增强威慑的实力。今年3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首先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